福建伍贰伍心理
手机版
为什么总是想要很多?如何改善暴饮暴食?
编辑:
2019-09-17 11:54:28
浏览量:472
评论:0

dbab6ea3f23dcc5fb9a9829f75749551.jpeg

01 感受跟不上“多”的步伐


曾经给心理情感大号投稿,被拒,回复:文章不错,但素材太少了。


编辑分享几篇文章过来,我赶紧拜读。嗯,先是某个明星上了热搜,接下来是娱乐节目中的某个片段,再接着是某个电影情节……三大素材罗列后,才开始进入主题,后面还有更多素材,著名理论,名人名言,还有亲戚朋友家的故事……


后来我特地留意,发现如今心理系情感文素材多是个普遍特征,越是素材多的文章,越容易成为爆文。


素材+素材+素材+主题+理论+名人名言+暖心收尾……一篇让人心服口服的心理鸡汤文诞生了。


但这种文章我读起来,总觉得别扭。


阅读的心路历程是这样的:


这个上热搜的明星怎么了?呀,转眼跳到了娱乐节目……哦,节目里这个互动好感人啊,让我哭一会……眼泪还没出来,又跳到某个电影情节,哇,这个电影我看过……什么?电影没了,下一段开始讲道理了!


读完后,有点乱,这种过于注重素材的文章,很教育,但缺乏感受。


而我比较喜欢带着感受阅读,读这种素材多节奏快的文章,总觉得跟不上,造成感受淤堵。


 02 素材多意味着疗愈力更好么?


不过,凡事存在即合理,当编辑要求更多素材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因为读者喜欢啊。


为什么大家需要读到那么多素材?明明是情感文,为什么整得像论述文?


这种文章有一大优点,很容易让人信服,摆那么多证据,不是来自明星就是来自经典电影,还有数位心理大师名言理论,你还不服?


读完之后,大家心服口服,对,我就是这样的。


但这种把自己对号入座套进去的信服,真的会带来疗愈么?


在当今心理咨询尚不普及的中国,要感谢那些心理学爱好者们,TA们成为来访者群体的主力军,大大支持了中国的心理学业。


作为资深心理学爱好者,这些来访者读的心理学书籍心理科普文章,比咨询师多多了。不用咨询师分析TA们,TA们自己就可以把自己分析得头头是道。言之有理,让咨询师们无言以对。


那么,既然TA们已经把自己搞那么明白了,为什么还要找心理咨询师呢?


这也是TA们的困惑,TA们会不止一次问咨询师,为什么读了那么多,学了那么多,我还是很焦虑?很悲伤?很抑郁?


我只想说,因为缺乏感受。当感受缺失时,读到的素材再多,那也是别人的故事,名人名言再有说服力,那也说不进你心里……


在缺乏感受的阅读学习过程中自我分析,属于脑分析,只走脑不走心,可能非但带不来疗愈,反而会加固一个人的理智化防御机制。


有了素材的证明,有了理论的支撑,有了“对号入座”的分析,会让你有了一种拥有感,拥有很多干货的支持,这种支持让你更理智地看待自己的创伤,“心平气和”地谈论自己经历的痛苦,因此,你可能以为已经修通了自己的创伤……但这种以为,可能让你未曾表达的感受被压得更深了。


直到后来,你发现自己仍在强迫性重复中周旋,仍深陷焦虑而惶惶不安,更加难以面对恐惧时,才发现不对劲。


亲爱的,真正疗愈你的不是源于“素材+理论+对号入座,而是源于眼泪,更是源于关系。


你对着咨询师或信赖的朋友倾诉会收获链接,而你对着墙倾诉,只会更加孤独。



 03 为什么总是想要那么多?


当然,虽然不会刻意拼凑,但我也不刻意排斥素材。


只是我觉得某个故事,某个概念是自然而然的到来,是随心而动,而不是为了达到编辑的要求,为了迎合读者的喜好而刻意添加。


那么,为什么读者喜好更多素材?


其实,读心理情感文想要读更多素材,跟吃饭要吃到撑才会觉得饱,衣柜要塞满才会觉得够差不多。


需要很多美食,需要很多美衣靓包,需要很多很多的爱……


总觉得不够,永远都觉得不够。


如果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这种心理状态,可以称为口欲期退行,就是忍不住在某一刻,想要吞掉很多。


简单来说,就是口欲期过得不太顺利,有些情绪在那里扭了个死结,我们将之称为情结,口欲期这个情结也可以称为口欲期固着。


在哪里固着,就容易退行回到哪里。


按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来说,口欲期是指婴儿0到18个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婴儿用口腔感知世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婴儿饿的时候,嘴巴里需要立刻能含到妈妈的乳头,否则会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会哇哇大哭。


也许你会想问小婴儿,为什么只是饿你一下下,你要哭得如此壮烈?


婴儿如果会准确言语表达自己感受,TA可能会说,因为在那一刻我感觉极度糟糕,是极度极度糟糕,身体里充满焦虑和恐惧。


刚出生的婴儿非常“自我中心”,觉得自己就是上帝,正常情况下,自己想要什么就应该立刻有什么,比如饿了,马上有乳头才对,结果发现不但没有乳头,连奶瓶都没有!这时候,婴儿会觉得自己整个世界体系都崩塌了。


世界崩塌你懂的吧?就是一切都要完蛋了!觉得自己要死了!多可怕!


对处于口欲期的婴儿来说,除了饿的时候想吃到奶外,TA还通过“吃”使自己获得滋养,“吃”到的乳头啊,手啊,玩具啊,都会与自己融为一体,会让自己存在得更踏实。


用嘴巴“吃”是直接的象征表现,还有更多延伸的象征,比如0到1岁的孩子需要“吃”掉父母更多的注视,抚触和爱意,这样TA才会有安全感。


如果婴儿饿的时候没奶吃,又被禁止吃手吃玩具,还得不到父母的注视、抚触和爱意,婴儿会深陷自己是否存在得焦虑恐惧中,会感觉自己要消失了,跟要死了的感受差不多。


要死了的感受太痛苦,很可能被婴儿牢牢记在身体里。


待TA长大成人,源自身体的记忆常常会被激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看到满桌美食,心理状态立即退行,早上发过的减肥誓言立即失控,就是要吃吃吃,吃个够。


除了吃吃吃,还有延伸的表现,比如要很多物质的填充,要很多的关注,要很多很多的爱,连读个文章都想要很多素材……


很不幸的是,没有愉快度过口欲期的婴儿很多。


很多婴儿在口欲期阶段,不但不能及时吃到奶,还要熬过日复一日被忽视的时光。


李孟潮说孩子在婴儿期得不到足够的母爱,会造成“口欲贪婪”。贪婪的背后就是不够,不够,永远都不够……



 04 如何修通口欲期固着情结?


所以我们想求索,如何修通口欲期固着的情结?


既然讲口欲期,首先要从吃说起。


 “我也不想暴饮暴食啊,胃撑坏是小事,主要发胖啊。”这是我以前常仰天长叹的话语。


以前我是资深吃货,经常暴饮暴食,人家吃饭是八分饱,我要吃到十二分撑,才会觉得有点饱了。


首先看看我的仰天长叹。什么叫胃撑坏是小事?胃得到的是什么待遇?胃是奴隶么?可以被你这样欺凌虐待?


事实是,面对美食,只有大快朵颐才能缓解我身体里的焦虑记忆,这时候,哪有空间顾及胃的感受?


莫言不止在一部作品创作了把自己撑死的人物,长期处于饥饿的人,面对突然的食物,完全感觉不到身体的感受,只想不停地吃,不停地吃……直到把自己撑死。


在婴儿期体验过饥饿的人,虽然长大后再也不会饿着,但那种饥饿的记忆,仍会时空穿越般冒出来,促使自己要吃很撑,才有满足感。


如果你也被暴饮暴食的习惯困扰,首先不要事后自责。


因为这个行为是有原因的,经历过太“饥饿”时光,自然希望多多补偿一下。


当你理解了自己这部分,减少了自责,身体里的对抗张力带来的副作用就少了,这就消除了一个大障碍。


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方法很多啦,比如接受心理咨询,坚持正念冥想,坚持打坐,还可以践行断舍离……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说,讲半天又是这些老掉牙的方法,老子没钱接受心理咨询,没时间正念打坐,更懒得践行断舍离。


哈哈,好吧,那我告诉您一个简易方法。不需要花钱,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不需要舍命坚持,只需要你每日三问。这个方法可不是纸上谈兵,本人亲测有效才敢在这分享。


那么,问谁?



问你的胃,问曾被你无数次忽视,被你不断虐待的胃。你对待它的方式,很可能就是你曾经历过的“被对待”。


你今天关心它,也是关心曾经的你。


所以,一定要把胃当成独立的个体尊重。


每晚睡觉前,我都会闭上眼睛,把关注力放到自己的胃上,感受它的感受:


今天有没有涨过?有没有痛过?有没有被辣到?有没有太油腻?有没有其他不舒服?对于今天接受的烤肉小龙虾冰啤酒,你喜欢么?……


各种问题,尽管问,各种关心,尽管给予。


胃是你很重要的一部分。


当然除了睡觉前,你还可以随时随地跟胃沟通,比如饭前,饭后,午休时,静坐时,散步时,瑜伽时……


当你能够坚持每日与胃进行心灵沟通,日复一日,不知不觉中,当你再暴饮暴食时,无节制吃辣吃太油的食物时,你的胃很容易不舒服。


不是你的胃脆弱了,而是因为你更容易感受到它了。


如果这个习惯可以坚持一两年,你可能不但会改善了暴饮暴食,你的饮食习惯也会更加健康。


当能关心好胃,在美食面前可以做到不贪婪,其他方面的贪婪,会跟着一起降低。


正如在心理咨询中,一个潜意识浮上了海面,好几个症状会跟着同时改善。


如果你想戒掉带给自己困扰的物质依赖,此方法可以融会贯通,你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问候,比如:


我真的需要这个包包么?买这个包包花掉两个月工资,更多是为我自己,还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关注?

喝了这杯咖啡后,心脏的感受是什么?心脏舒服么?心脏想说什么?

当吃这些超辣食物时,咽喉的感受是什么?咽喉想说什么?


不仅要问,还要带着感受问,当你跟胃,心脏,喉咙等身体部位对话时,你真的要把它们看作动画片里的角色,它们是有感受的,是有独立意志的,是可以向你表达愤怒的。


我本身感受性较强,喜欢拟人化的看待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不是生硬地去坚持一个方法,而是真的把胃当成独立的个体来交流,所以这个“每日三问”的方法对我很有效。


当然,如果你一时缺乏感受,难以拟人化与身体对话,也没关系。实现个人成长的方法那么多,总能找到一款适合你。


虽然弗洛伊德创建了“口欲期”的概念,并作出了很好的解释,这种概念会协助大家进入相同的语言,更方便交流,但大家不一定要马上说自己就是口欲期固着,毕竟人间的智慧那么多,老弗爷的概念只是其中之一的解释,绝不是唯一的解释,更不是标准答案。


面对众多解释,你的感受永远是最重要的。在你的感受面前,弗洛伊德的理论要靠后站。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讲师:吴少迎
    播放:6636 次
  • 身心能量提升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5282 次
  • 温暖腹部祛除宫寒痛经
    讲师:李元榕
    播放:3380 次
  • 美好睡眠催眠
    讲师:林颖
    播放:3633 次
  • 世界睡眠日催眠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3127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伍贰伍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鹿路兴祥大厦B栋803号 服务热线:0595-23451000 网址:http://www.fj525.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