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孩子被称为学龄前儿童,也就是指在正式上学年龄之前的儿童。这个时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其生理与心智都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包括神经系统、语言能力、认知活动以及心理理论的发展。
什么是情绪管理能力?
生活中,大众所普遍熟知的是“表情管理”,而“情绪管理”又是什么呢? 从字面意思理解,表情管理强调表现在面部上的动作,如笑、哭等,涉及面部肌肉的控制,而情绪管理则涉及个体的心理变化。在心理学领域中,学者对于“情绪管理”一词的含义以及其所包含的维度持不同看法,目前还未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论。 国外学者Salovey和Mayer在1900年首次将情绪管理界定为个体觉察自己与他人的情绪,辨别二者之间的差异,并运用情绪信息引导个人的思考与行动的能力。而后在心理学家Goleman出版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一书中将情绪管理能力视为个体情绪智力(IQ)的五种能力之一,包括情绪的评估和表达、情绪调节和情绪运用。
国内亦有许多学者对情绪管理进行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情绪管理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特征,涵盖内容、对象、操作、产品四个维度,它能够使个体实现情绪和情感的需要,是对正性和负性情绪的操作和管理。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有学者认为个体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采用适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协调与他人情绪之前的关系的能力,称为情绪管理,它分为情绪理解、情绪调节、情绪知觉与情绪运用四个部分。也有人认为,情绪管理是指儿童能够正确认识和感知自己与他人的情绪,理解并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在相应的情境下应对他人的情绪做出适当的行为的能力,可以划分为情绪知觉、情绪控制和情绪运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情绪管理能力理解为个人能够正确的感知并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并在情境中采用相应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及与他人情绪之间关系做出适当的行为的能力。
幼儿的情绪发展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家长会选择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以帮助其提前适应学习生活。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幼儿增加许多新的自我情绪体验,3-6岁的儿童已经具备并且能辨别人类基本的情绪,如开心、愤怒等,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复杂情绪的识别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学龄前儿童的情绪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复杂的情绪调节策略。研究表明,3岁是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4岁的儿童已经充分掌握了该能力。儿童阶段的情绪管理能够预测孩子未来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幼儿阶段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进行必要的情绪交流,二是维持积极的同伴关系,且其个性与社会化也得到不断发展。家庭和幼儿园,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必要的情绪管理引导,对于孩子适应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幼师、家长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进行引导?让我们进行详细的讨论与分析。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一)率先垂范,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1、父母重视自身的元情绪理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俗语有言,父母是孩子的一任老师。幼儿期的孩子正处于快速学习阶段,而模仿学习是其最简单、最常用的学习方式,父母正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研究指出,父母的元情绪理念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具有直接影响作用,合理的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和理解儿童的情绪,接纳孩子所表现出的情绪反应,主动关注与探讨与情绪有关的话题,帮助孩子处理不良的情绪。
2、要塑造合理的家庭教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形象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导致压抑的家庭氛围,惩罚和严厉的斥责阻碍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而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则倾向于温 暖、积极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起促进作用。不同的亲子互动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管理发展起不同的促进作用。传统观念认为在幼儿期孩子与母亲关系、情感互动更为紧密,母亲更多参与孩子的早期教养。而研究证明,父亲参与教养对孩子情绪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为孩子提供家庭支持,正确引导孩子
家庭支持是指父母以及重要的家庭长辈为促进幼儿成长而为其提供的物质、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的支持。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促进3-6岁儿童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家庭中,要建立温暖积极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情绪问题给予支持。同时,结合父、母的不同分工,对孩子的情绪与行为进行引导。在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应关注家庭支持水平,为儿童提供成长必要的生活物质、教育环境、精 神力量等支持。
(二)能力培养,调控情绪的四个步骤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理解情绪,提高情绪理解 能力
幼儿期儿童已能够对情绪进行识别,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识别的表情和情绪越复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对复杂情绪进行识别,促进其心理发展。同时,在家庭中适当的情绪表露可以加速幼儿的情绪认知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亲身演示、观察分析等方法帮助孩子对表情和情绪进行命名,如大笑的时候是“开心”、掉眼泪的时候可能是“难过”、皱起眉毛的时候是“苦恼”等等。当自身出现情绪问题的时——无论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有选择的、 毫不避讳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向孩子说明这是什么情 绪,伴随着什么样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并向孩子解释 出现这种情绪的原因,引导孩子理解复杂情绪,提升情绪理解能力。
2、鼓励孩子表达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情绪表达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达情绪,一般存在夸大、弱化、平静化、掩饰等四种形式,即实际产生的情绪体验与所表达出来的存在一定差距。相关研究证明,4-6岁正是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应把握时机,多使用情绪词汇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体验。比 如,在孩子生气时,问孩子“你现在是怎么了?”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情绪,或是问“你现在是生气了吗?”等。同时,激发孩子主动思考引发这样的情绪体验的原因是什么,如“为什么你生气了呀?”父母还应鼓励孩子对他人的情绪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同伴伤心的时候让孩子主动安慰他,说“不要伤心了”等。父母还需注意,无论孩子表达的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应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对孩子的情绪表达给予正向积极的回应, 使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理解。
3、引导孩子合理排解和宣泄情绪,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在情绪调节方面,可以训练孩子采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应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方式,并帮助孩子对负性情绪进行排解。如,当孩子因为生 气而大喊大叫或是攻击他人时,家长应引导孩子运用正确 的方式宣泄情绪,可以和孩子一起捏面团、画画等发泄心中的郁结;当孩子因处于陌生的情境紧张、退缩时,家长可以教授孩子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帮助孩子适应情境的变化。此外,家长也应做好榜样作用,孩子易模仿家长的行为,因此在生活中父母应注意自己面对负性情绪时的策略,用自身行动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
4、培养孩子互帮互助与同情意识,提高情绪运用能力
共情是指人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培养孩子观点采择和共情的能力可以促进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父母应及时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渗透共情教育,如当孩子伤心时父母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我也感到很难过”等,亦是提问孩子“小明(孩子的伙伴)现在很伤心,我们一起抱抱他,安慰他一下好吗?”进而提升孩子情绪运用的能力。
(三)家园联动,轻松时刻的润物无声
1、借助游戏阅读手段,促进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在对孩子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借用各种工具辅助。例如,幼儿期孩子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它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父母可以在家庭中为儿童创设游戏场地,铺设专门的游戏垫,准备玩具。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过家家等游戏形式,模拟引发情绪 的场景,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又如,对于喜欢绘本阅读的儿童,父母就可以巧用绘本,尤其是情绪主题类绘本,通过绘本带读、角色情绪识别等方式,以直观、有趣的图画促进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
2、形成家园联动,定期与幼师进行相应沟通交流
随着学前教育环境的不断优化,大多数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幼儿园。研究发现,幼儿在家庭和在幼儿园中的情绪管理能力表现有明显差异。父母应和幼师建立和谐的关系,与教师多沟通、多交流,关注和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绪变化以及冲突事件,形成良好的家园联动。早期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孩子未来情绪管理能力,对孩子的社会化和适应社会具有深远影响。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同伴,做出适当的行为,受到同伴接纳。情绪管理不仅是对积极情绪的管理,也包含消极情绪的管理。父母应充分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充分接纳孩子的正性和负性的情绪,并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其情绪管理的能力,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吴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