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伍贰伍心理
手机版
敬畏感、小我感与亲社会行为: 人感知自己的渺小, 行为才开始伟大
编辑:余巧华
2022-11-08 17:57:50
浏览量:280
评论:0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可以听到老人会对才华出众的新 人说:真是“后生可畏”啊。 

何为“后生可畏”?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害怕、畏 惧等意,这里的“畏”字意味着前辈对年轻人的敬畏, 不仅包含了对年轻人出众能力的敬重,也包含了对年轻 人短时间内会超过或已经超过自身的实力的畏惧。正是 由于前辈意识到这一点,他可能会选择进一步地提升自 己,而不是抱着自己已有的成果停滞不前,最终被后浪 拍倒在沙滩上。同样,倘若人们能常怀对世间万物的敬 畏,人类或许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这种包含着敬重和畏 惧的复杂情感,在学术上被定义为敬畏感,即个体在与 外界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因自我不足或外界事物的浩 大、权威、神圣或神秘性,超出个体的能力或理解范围 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既敬重又有些畏惧的情感反应。


我们要敬畏生命,既要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性,又要理 解生命存在的创造性,既要尊重每一个个体,又不能忽 视个体所存在的发展空间,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复杂的环 境中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我们要敬畏自然,既要对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保有欣赏力,又要对大自然同时 存在的巨大力量怀有畏惧之心,这样我们才能与自然和 谐共生。正所谓“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方能行稳致 远”。而如果个体觉得自己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是宇宙 的中心,就可能身处险境而不自知,如同刚生下来的小 牛没意识到老虎的危险性,河边游玩的孩童不了解水可 能对其构成的威胁,于是小牛可能成为老虎的盘中餐, 孩童也可能被洪水淹没。


如此可见,保有这样的敬畏之心,能够让人们受益匪浅,够其受用一生。那么敬畏感有利于推动人们的发展 又具体体现哪些方面呢?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敬畏感 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如敬畏感可以让人们站在一个 更高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觉得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减 少时间不足的焦虑,这可以让他们的幸福感得到提升;敬畏感也会在行为层面产生影响,激励人们在不确定中 寻找秩序性,当对不确定性开始不满后,人们会努力地 去探索和解释,很多规律的发现便是以此为起点。Piff 等人于2015年的研究进一步显示,敬畏感越高的人,还表现出亲社会倾向越强,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敬畏感水平较高的时候,更倾向于做出利他行为。在该研究中, 研究人员分别将经典“独裁者游戏”里的慷慨程度、道 德情境评分、对自己和假想的他人之间资源分配的一般 偏好和真实的帮助行为作为衡量亲社会倾向的指标,结果发现敬畏感越高的个体,会更大方、更倾向于做出道德决策、更愿意将资源分配给他人以及产生更多帮助行为。


社会关系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对于人类生存至关重要,当一个人亲社会性高的时候,其生存能力往往也更强。那么为什么敬畏感越高的人,亲社会倾向会越强 呢?针对这一关键问题,Piff等人提出了小我感这一概念,认为敬畏感会引发小我感,进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敬畏感确实会引发小我感, 有敬畏感的个体会将注意力引向比个人更集体或者更广 阔的实体,并降低个体对自身兴趣和目标的重视程度。 也就是说,敬畏感会改变个体的自我概念,将注意力放在比自己更大的实体中,继而产生小我感。其中小我感 是指相对于个体认为比自身更广阔、更强大的事物,自我及其利益的削弱。 


在Piff等人的研究中,不仅仅排除了积极情感(敬畏 感是众多积极情感之一)的普遍影响,明确了敬畏感和 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了相关的实证研究。该研究分别通过回忆书写相关经历 以及观看相关视频进行敬畏感、自豪感和中性情感的诱 发,从而比较不同诱发状态下小我感和亲社会性的区 别。结果均显示,相较于自豪感和中性诱发条件下的参 与者,敬畏感诱发条件下的参与者的小我感更高,亲社会倾向更强。同时,小我感在敬畏感和亲社会性两者中 均起到了一个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当纳入小我感这 一变量时,敬畏感和亲社会性的直接关系不显著,即敬 畏感-小我感-亲社会性这一间接路径效应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敬畏感会通过改变个体的自我概念,将注意 力放在比自己更大的实体中,从而对除自己外的个体及 环境产生更强的亲社会性。 


学者们本着对学术研究的敬畏感,在探索敬畏感和 亲社会行为二者关系的研究过程中也经历了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由于之前的大多数研究是采用与自然相关的积 极材料来诱发敬畏感,这不免让人产生疑问:敬畏感是 必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才会诱发的吗?而且必须得是 积极正向的情况下才能诱发吗?难道层出不穷的自然灾 害不能够提高人们的敬畏感吗?因此,为了排除自然情 境和积极情感本身的影响,研究者进一步采用具有威胁 性的消极自然现象以及实验室显微镜下的非自然现象作 为诱发敬畏感的视频刺激材料,结果显示,虽然刺激类 型不同,但相较于中性条件,两种条件均产生了较高的 敬畏感。同时,该实验也探究了小我感的两个方面—— 即面对外界事物产生的浩瀚感和产生的自我削弱感,在 敬畏感和亲社会倾向之间的作用。研究对小我感两个方 面的效应进行分析后发现,自我削弱的效应更强,这可 能是因为自我削弱明确地评估了一个人的存在和目标不 那么重要,而更强烈地预测了对他人的无私倾向。


实验室中的结果是否能够有效推广到真实情境中,这 也是很多人的疑惑。由于之前的实验均是在实验室中进 行,且对于亲社会性也只是动机或者想法上的测量,因此 在之后的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在自然情境下(参天大树 vs建筑)进行实验,并对亲社会行为(帮助行为)进行了 测量,结果发现相较于观看建筑组,观看参天大树组能有 效激发敬畏感,且亲社会行为更多,这说明敬畏感越高, 亲社会性越强,不仅仅是存在在理论层面上的。 


总的来说,在对于敬畏感研究的一系列实验中,我们 可以发现敬畏感和亲社会倾向存在正相关,这一点不仅拓 展了我们对敬畏感这一积极情感的认知,也为亲社会行为 的培养提供了基础。首先,在该研究中我们排除了积极情 感的普遍影响,进一步明确了敬畏感对亲社会倾向的独特 影响,也就是说敬畏感的提升确实有利于增强亲社会行 为。其次,通过对敬畏感、小我感和亲社会倾向的研究, 我们对敬畏感的作用机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敬 畏感能够通过小我感进而影响亲社会倾向。最后,无论是 特质敬畏还是诱发(观看视频/回忆过往经历/欣赏自然景 观)的状态敬畏均与更高的亲社会行为有关,也就是说我 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多样化地培养敬畏感,并促 进其积极影响的发挥。 


这一研究结果不免让我想到华为主要创始人任正非说 过的一句话:“人感知自己的渺小,行为才开始伟大”, 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即小我感有所提高之后,更会 做出利他行为。而如何感知到自己的渺小,不是只是通过 观看高山、星空、海洋等广阔浩瀚的自然景观,还可以去 发现更微小的存在,比如上述研究中使用到的“分子碰撞 视频”等日常生活中不轻易见到或者意识到的事物,在日 常生活中发现平凡里的伟大。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 心,认识到自身的渺小,但又不妄自菲薄,而是去更好地 拥抱世界,在苍茫宇宙中实现属于自己存在的意义。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_余巧华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讲师:吴少迎
    播放:6530 次
  • 身心能量提升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5203 次
  • 温暖腹部祛除宫寒痛经
    讲师:李元榕
    播放:3202 次
  • 美好睡眠催眠
    讲师:林颖
    播放:3551 次
  • 世界睡眠日催眠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3051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伍贰伍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鹿路兴祥大厦B栋803号 服务热线:0595-23451000 网址:http://www.fj525.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