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伍贰伍心理
手机版
责任分散效应:三个和尚没水吃?
编辑:朱子鹏
2022-07-27 11:54:16
浏览量:134
评论:0



1 什么是责任分散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基蒂 ·珍诺维丝(Kitty Genovese)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 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时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书籍《亲爱的弗洛伊德》中提到“旁观者效应”:人们认为出事时,在场人越多,受害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越大。事实相反,旁观者的存在会抑制个人的利他行为。人越多,人们越倾向于袖手旁观。


这就是“责任分散”效应,单独的人有责任帮助受害者,多人在场,责任就扩散,都想着下一秒别人会提供帮助


责任分散效应又称旁观者效应,指的是当责任分散到群体的时候,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责任感都会变弱,每个人都期望他人多承担责任而自己退缩也不会受到谴责,因此产生了整个群体都退缩不作为的现象。



2  责任分散效应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许多责任感强烈的个体,在进入群体后都会产生不作为等退缩现象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群体中的愧疚感消散


在基蒂-珍诺维丝的案例中,若是只有个人目睹了该事件却没有伸出援手,个人便会对自己的不作为产生愧疚感,只有当个体感受的愧疚感到达一定阈值后才会激发出责任感从而挺身而出。但在群体之中,人们却不会有 “只有我能救她”的认知,使得目睹惨案的邻居们都没有过于强烈的愧疚感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同时由于没有“非我不可”的愧疚感但又目睹了事件的反生,群体中的个体为了进一步消除内心的愧疚,便会用各种推脱的想法说服自己,认为“这么多人围观肯定已经有人报警了,就不需要自己再多此一举了”等推脱的方式,以减轻自身的愧疚感。此外,在案件中,凶手的前两次吓跑使得邻居们都误认为已经有人挺身而出了,在他人将事件责任承担时,个体对事件的愧疚感就会彻底消散从而心安理得地置身事外。


2、社会抑制作用(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上每一个人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有着一定的看法并有意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每当有其他人在场时,因为存在他人的旁观,个体在行动前就会比无人在场时更加小心地评估自己的行为,把自己准备做出的行为和他人进行比较,以防出现尴尬难堪的局面。当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自己也会因他人的不行动而产生自己是否行动的迟疑,从而产生个体的行动想法受他人影响的社会抑制作用,更有甚者会产生“他们都不做,我凭什么要做”的比较思想。


在生活中不难见到社会抑制作用,当召开群体会议需要个人提供观点时,如果领导没有指定发言人,会议往往会陷入沉默。这是因为在场的每个个体都在意他人对自己所说观点的评价,个体在这种心理紧张的境地之中往往会选择最保守的退缩,从而导致个体的责任感在群体的抑制下变弱。


3、从众效应


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他人行为而行事的倾向,这种倾向在紧急情况下更加突出,个人在无法迅速判断处理当下的紧急情况时,往往会选择相信 “群体大脑”。也就是说,当在场的其他人无行动时,个人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采取一种大家不动我也不动的态度,从而融入到群体之中冲淡自身对责任的感知。当个体责任感知下降后,便会产生“总会有人做的”的依赖思维,即依赖群体中有个体代替自己做出选择从而推卸自己的责任。当整个群体都过于依赖“群体大脑”而没有独立清醒意识到自身责任的个体时,便会产生“集体冷漠”现象。但当群体中有人选择挺身而出打破不作为时,群众往往也会选择跟随领头羊而伸出援手。这便是由从众心理引发的责任分散效应。


职场中的责任分散现象  


除了上文提到过的团队会议,在职场中,责任分散效应的现象更为常见,各式各样的团队合作带来了不同的责任划分,当群体规范和凝聚力失调时,人们可能觉得团体中的别人没有尽力工作,为求公平,于是自己也就减少努力。


职场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场景:


1、一个办公室里原本有三个人,每次办公室的卫生都由小张负责。后来,办公室又新来了一位同事,小张就和那位新同事商定轮流打扫卫生。两个人也配合得相当好,办公室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再后来,又来了一名大学生,第二天早上,当同事都来上班时却发现地上一片狼藉。大家面面相觑。原来,小张和原来的同事都认为卫生应该由新来的同事负责,而那位大学生却认为卫生已经有人负责了,自己只需要做自己本职的工作就行了。这件事就如同人人皆知的三个和尚的故事一样,当第三个和尚出现时,前两个和尚都会下意识的将挑水的责任交给新来的和尚承担,而新来的和尚却认为责任已经有他人承担与自己无关,最后导致大家都没水喝。由此可见,当大家都认为别人会承担某种责任的时候,恰恰没人承担责任。


2、公司的某次会议,有一个额外项目需要划定负责人,但会议中大家都面面相觑,等着别的人出来承担这次项目,但一直都没有人出来承担这个项目,最后领导脸色深沉地点名负责人,而在这一次中,会议中的每个人想的都是别人不做,我干嘛要做,为什么要我来承担这个项目,反正领导也不会单独责怪我一个人。但其实如果领导对每个人单独询问是否负责该项目的话,会议中的每个人都不敢轻易拒绝该项目,但当责任分散在群体之中,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会选择所谓的“不作为”。



4 如何打破职场中的责任分散效应


当今职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责任感的竞争,负责任的人,才能将事情办好。所以对于个人来说,如何打破责任分散效应,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做法。


1、树立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在工作中要懂得增强自己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清楚自己在工作中的定位以及工作内容,勇于承担各种工作,在群体中保持对自己责任的清楚认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帮助他人和包揽责任,把机会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将责任推脱到群体之中最后泯然于众人。


2、明确分工指令,分清责任限界。在向群体求助或遇到困难时,要懂得向特定的人求职,指明求助的对象而不是用“谁来帮帮我”等采用求助于群体的行为。这样一来,给予帮助的责任能够准确落到某一个人身上而不是分散到群体之中。同时,在群体合作划分责任时,要懂得将分工理清明确,让每一项工作责任都具体落到指定的个体上,避免产生大家都以为由他人负责而自己可以置之不理的尴尬境地。


“不怕做错,只怕不做。”责任分散效应的背后是人们习惯推卸责任、不敢承担风险的缺点。而社会真正所缺的,正是在大众之中也能看清自己的责任,在危机之中选择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的人,成功的大门只为有责任心的人开启。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推卸责任、不盲目从众,时时刻刻认清自身责任,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会协调、懂合作的人!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朱子鹏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讲师:吴少迎
    播放:6528 次
  • 身心能量提升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5201 次
  • 温暖腹部祛除宫寒痛经
    讲师:李元榕
    播放:3200 次
  • 美好睡眠催眠
    讲师:林颖
    播放:3549 次
  • 世界睡眠日催眠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3049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伍贰伍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鹿路兴祥大厦B栋803号 服务热线:0595-23451000 网址:http://www.fj525.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