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应该玩洋娃娃,卡车是男孩子的玩具”
“女生比较适合当老师、护士,老板、警察什么的才是男生应该做的工作”
“女生不适合学数理化,男生学不好英语很正常”
这些观点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甚至习以为常到认为男女的差异本就如此。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不”!这其实都是性别刻板印象在作祟。那如果当我们看到数学成绩好的女生时又会作何感想呢?是认为世人的观点都是错的,女生确实可以学好数学?还是认为只是例外而已,不能够证明什么呢?那么性别刻板印象到底是什么呢?它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树立榜样是否能够作为削弱性别刻板印象行之有效的办法呢?这篇文章可能会给你一些答案。
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可以定义为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是偏见中的认知成分。性别刻板印象是针对某一性别的性格特征、外貌、行为、角色的普遍看法或成见。刻板印象使人按照既定的规范行事,做人,违反规范的人往往会受到惩罚。比如父母会给女孩子玩洋娃娃,给男孩子玩汽车、不允许男生穿裙子;老师会告诉女生学不好数学很正常,告诉男生你怎么会学不好数学呢?像接受“1+1=2”一样,我们同样接受着这些带有性别偏见的信息,并以此为准则。所以我们就在不自知中不断内化了这些性别刻板印象,并成为了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物。但是事实并非是男女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因为在不断固化刻板印象的过程中强化和夸张了这种差异。已经有研究证明男性和女性的相似之处多过差异之处,并且男性和女性群体内的差异要远远大于群体间的差异程度。我们常常会高估群体间的差异之处,而低估了群体内的差异之处。“女生学不好数学”也可以说是性别刻板印象下的产物,女生只是被认为学不好数学,说的人多了,这个“谎言”也慢慢成真了。
STEM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
除了数学,所有理科都被认为不是女生的领地。研究者把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称为STEM领域,在美国,STEM学士学位获得者中女性只占39%,其中计算机科学学科仅占19%。在工作中,STEM领域中的女性占比也非常低,只占了高等教育入学人数的19%。在中国,2019年全国的科研人员中的女性比例仅为26%。女性在STEM领域代表性不足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女性在STEM领域代表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性别刻板印象的威胁(genderstereotypethreat),刻板印象威胁是一种社会心理威胁,指感受到消极刻板印象存在的个体会在相关领域的行为表现下降。也就是说,当女生感知到“女生学不好数学”的刻板印象后,由于担心验证这种消极刻板印象,出现了在数学测试中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是一种自我验证的忧虑,会增加个体的心理负担,降低工作记忆,从而影响其在困难任务中的表现。刻板印象威胁使女生数学成绩下降,女生数学成绩不好又验证了性别刻板印象,长此以往,在自我验证的循环中,逐步形成了STEM领域中女性代表性严重不足的情况。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方法
对于被消极刻板印象影响的群体,群体内的榜样被视作可以减轻性别刻板印象威胁的手段,接触数学成绩好的女性榜样无疑是一个可以对抗性别刻板印象的方法,因为它证明了女性群体成员可以在数学中取得成功。试想班上有一个数理化成绩很好的女生,女同学们还会固执地认为数理化是男生的专属吗?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个体可以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塑造自我效能感,而替代性学习(vieariousIearning)则是学生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以及结果来获取信息,将得到的信息加工内化后,会形成有关榜样情景的概念和表象,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当观察者表现出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奖励后又会进一步强化这个行为。简单的说,学生观察到榜样的行为后可能会据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且可以在此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许多研究在已经探究了女性榜样是否可以改善女性在STEM领域的表现和兴趣,但结果好坏参半,一些研究证明了女性榜样的好处,但一些研究却发现这种益处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榜样都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什么样的榜样会产生消极影响呢?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有效榜样的条件
感知到的与榜样的相似性和可及性是影响榜样能否发挥积极作用的两个重要因素。
与榜样共享一定的相似性,如性别、年龄、相似的心理特征等,可以引起一个人与榜样的社会比较,从而影响对自我的看法。比如你妈妈经常让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可是隔壁小王不打游戏不谈恋爱,还是跳级上来的,和你自己一点都不像,虽然是榜样,但是你看到他也并不会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反而会让你觉得自己确实没办法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只有在把榜样视为与自己相关时,也就是与榜样存在相似性时,进一步的社会比较才会发生。
第二个重要因素是感知到的榜样的可及性,也就是榜样的成功是否被视为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榜样拥有非凡的成功水平,可能会让人感觉到无法实现,因此失去动力。比如将韦东奕同学的成就作为榜样激励学不好数学的同学,那么同学们就更会觉得果真是只有有天赋的人才可以学好数学,而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肯定学不好数学了。所以将榜样的成功描述为遥不可及时,就会导致士气低落,只有将成功描述为可以通过努力实现时,感知者才会在向上的自我比较中受益。
除了榜样的特征能够影响干预是否有效外,感知者的心态和归因同样重要。心态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力可塑性的信念。成长性的思维是指学生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的,而固定性思维则认为智力是天生的,能力是固定的,这些都是不可改变的。不同心态的学生在看到榜样时得到的信息也就不同,成长性思维的学生更容易从榜样身上得到激励,从而进一步寻求挑战,得到进步。
归因理论提出,学生的动机受到如何解释某个领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的影响,一些归因可以维持甚至增加动机,另一些则可能降低动机。当学生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或不可控因素,如天赋等,那么学生就会怀疑他们能否复制出榜样的成功,从而削弱了学习动力。而当学生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如努力时,学生则更有可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
所以,并非任何一个数学成绩好的女生都可以成功的对抗性别刻板印象,榜样的影响也并非都是积极的。现实中,我们有时并不能轻而易举的消除STEM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
学会做自己
性别刻板印象不仅是STEM领域中女生的枷锁,也是人文社科领域中男性的锁链,是对两性的压迫和束缚。它使我们按性别角色规范的那样生活,可是人生来自由,个性不应该因为一种观点而被质疑、被取笑,可是在人言可畏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屈服于性别印象下的既定规范,当数学好的女生不再被另眼对待,当所有女生都可以在数学中获得成就与满足时,真正的性别平等与自由才会到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男人和女人,能够勇敢地对性别刻板印象说不,能够不被性别刻板印象束缚,真正的做自己。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张思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