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伍贰伍心理
手机版
神秘的边界感:今天你“越界”了吗?
编辑:葛婷珊
2022-07-16 16:54:00
浏览量:150
评论:0



一、什么是边界感?

你是否有过以下的经历:

在童年记忆中,父母总是把你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

与同学交往过程中,你总是无法坚持自我,只能通过别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

工作中,难以拒绝同事的请求,只能默默接受他(她)转移给你的额外工作;

生活中,总有些人控制欲特别强,要将他(她)的意愿强加于你;

左邻右舍,时常冒出几个“关心”你的人,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


如果你经历过这样的局面,是否感到痛苦不堪呢?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来源是源于缺乏边界感”。以上的例子也都是属于边界感缺失的表现,那究竟什么是边界感呢?边界感(Senseofboundaries)是指对界限的判定或重视程度。当个体缺乏边界感时,通常会依赖他人,让他人强行跨入自己的边界,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人,强行跨入他人的边界。


心理边界就如同我们的“心理皮肤”,自我在这里结束,环境和他人从这里开始。清晰的边界感,会让个体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坚守内在自我;缺乏边界感或者边界感模糊时,则会让个体陷入过度付出或者过度索要的怪圈,导致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扰,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什么是他人的事情,总是容易将其混为一谈,分不清自我与他人的正确关系。



二、为什么会缺乏边界感?——心理学视角


在早期的发展中,个体是不具备自我意识的,无法区别自己与外界的事物。


3-7岁以及14-21岁,是培养“自我意识”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父母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养育和引导,孩子在长大以后会缺乏边界感,要么过度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承担责任的意识;要么唯我独大,无法换位思考,导致人际困境,最终导致儿童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缺乏边界感。


不健康的个人边界容易对他人的情绪和行为负责。或是期待他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拥有不健康个人边界的人,经常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且会有以下行为:拒绝别人的要求时,会感到心情不好或愧疚;被人刻薄对待时,只会忍气吞声;为了讨好别人,放弃自身信念;通过别人的评价定义自己。


或者,由于以自我为中心,“好心办坏事”,出现爱的“变形”。在生活中,往往越是亲密的人,越是容易丧失边界感。例如,你是否把家人、伴侣、朋友对你的好与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又是否总是抱着“为你好”的心态,强行干涉对方的心智、选择、成长与生活?是否总以“家人”、“朋友”、“爱人”的名义来实现道德绑架,要求对方无条件的满足、顺应你?


诸如此类,都是我们对他人边界的不尊重。当对方不需要你的建议、帮助或给予时,你的良苦用心对他人来说是一种限制与压力;当对方感受到你总是如同“吸血鬼”般的无度索取和依附,也会对你敬而远之……


所以,早期的自我意识培养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培育健康的个人边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父母正确、科学的引导。


三、如何建立边界感


我们可以通过“觉察接纳-清理卡点-疗愈创伤-转化模式”的路径,来协助我们去除负面信念或行为模式的影响,重塑“自爱”与“他爱”的平衡。


第一步:自我觉察与接纳。觉察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内心状态。当我们遇到“边界感缺失”的源头事件时,不妨先回顾自己3-7岁以及14-21岁这两个关键节点,接纳自己的过去,并且及时对过去的自我进行清理和疗愈。


第二步:清理卡点。不健康的个人边界有哪些心理卡点需要清理呢?最根本的是要明确原则,合理划清界限。在动物世界中,狮子、老虎会在自己的领地周围画圈,用来昭告其他动物,这是属于他们的“界限”,不允许擅自闯进,否则就是在挑衅和冒犯。这是动物建立边界的方式之一。而我们需要以内在中心为主,制定原则,划分出自己的“边界范围”。明确自己我是谁,辨别外部的各种信息,守护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及时向外界传递自己的界限,通过建立自我意识以及边界感来掌控自己的生活,我们需要以原则作为衡量标尺,对于有害的部分,及时逃离、拒绝;有益的部分则全然接收,坦诚接纳与感恩。


第三步:疗愈创伤。也许你曾经自以为的友好和善良,已经给你的心理千万累累的创作:对方请求帮个小忙,你接受了;后来,对方逐渐加大砝码,不断试探你的底线,更大的要求接踵而至。在心理学中,这就是著名的“登门槛效应”,意思就是对方的要求像上台阶一样,不断升级,直到你的边界,在对方不断索取和探视中,被逐渐攻破。……那么,现在起,走出这个阴影,对自己笑一个:我终于知道我是谁了!谁若再对你施加的“登门槛效应”,请学会对他(她)说“NO!!”


第四步:转化模式。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时常从三个方向问自己:我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我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远而不疏是能力,近而不入是智慧”。我们与外在的互动是交集关系,又相互融合的部分,亦有各自独立的部分。学会换位思考,保持中庸待人之道,懂得分寸,给予对方充足的空间和自由,才能维持一段良好的关系。


清晰划分自己的界限,既是对别人的尊重,更是“自尊”二字的正确打开方式。愿你我,知晓分寸,心存善良!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_葛婷珊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讲师:吴少迎
    播放:6636 次
  • 身心能量提升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5282 次
  • 温暖腹部祛除宫寒痛经
    讲师:李元榕
    播放:3380 次
  • 美好睡眠催眠
    讲师:林颖
    播放:3633 次
  • 世界睡眠日催眠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3127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伍贰伍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鹿路兴祥大厦B栋803号 服务热线:0595-23451000 网址:http://www.fj525.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