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伍贰伍心理
手机版
亲密恐惧:如果我不曾靠近,就不会失去?
编辑:李荣彬 许艳凤
2022-07-16 16:30:39
浏览量:408
评论:0



建立亲密关系是个体与生俱来的能力与需求,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满足爱与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说到亲密关系,最为浪漫的一种大概就是爱情,爱情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却不是容易的事。


或许你曾经亲身经历过或者听身边的人说起过这样一种情况:我和他(她)相处得很愉快,和他(她)在一起的时光让我感到开心,可是当他(她)对我表白的时候,我退缩了。明明我也很想和他(她)一起进入更加浪漫更加亲密的伴侣关系,可是不安让我一次又一次拒绝了对方,大概我就是一个注定孤独的人吧。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喜欢和别人肢体接触、不喜欢和他人交心、遇到喜欢的人想要逃离、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暴露给对方、明明很想走进亲密关系却一次次拒绝那些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他们在心里筑起了一面高墙,把所有想和他们亲近的人,都挡在了外面。其实,他们只是因为一些原因,对亲密关系产生了恐惧。


什么是亲密恐惧?

 

亲密恐惧是指个体由于焦虑或其他一些原因,从而抑制与重要他人沟通对自己意义重大的想法、情感等,害怕与重要他人形成亲密关系的情况。从该定义来看,亲密恐惧涉及三个要素:一是内容,指个人信息的沟通交流;二是情感,交流个人信息时会唤起强烈的情感;三是脆弱性,对重要他人的高度重视。只有当内容、情感和脆弱性三个要素同时具备时,才可能出现亲密恐惧,例如:在向陌生人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困惑时,这种互动同时具备了个人信息和情感两个因素,但由于对象是陌生人,而非重要他人,因此这类交流并不属于亲密互动。当与自己高度重视的人分享对自己意义重大的想法和感受时,这种自我表露可能会增加一个人的脆弱感,但为了获得亲密,个人必     须冒着向另一个人暴露弱点的风险,那些害怕受到伤害的人可能会因此而害怕亲密,从而导致在重要的关系中经历更大的困难,即产生亲密恐惧。


亲密恐惧的个体在与他人分享个人信息、感受时存在困难,这些困难阻碍了他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但在亲密关系中,维持自主性与依赖性的平衡也是同样重要的。个体所拥有的保持个性化的能力和保持自我的存在是发展和维持亲密关系的关键所在。所以,有研究者扩展了亲密恐惧的含义,认为亲密恐惧包含失去对方和失去自我两部分,前者害怕对方在个体表露内在的深层感受时离开自己,后者则是害怕重要他人侵占自我的空间从而失去个体独立性。

 

为什么会形成亲密恐惧?

 

对于亲密恐惧形成的理论解释,目前有神经生物机制和依恋理论两种。


神经生物机制认为,哺乳动物有三种主要的神经生物系统,一是趋向机制,它使人们靠近刺激并对刺激产生积极反应;二是反抗机制,它使人们对刺激进行反抗;三是躲避机制,它使人们对威胁产生焦虑并远离。趋向机制较为敏感的个体更有可能去追求刺激并对奖赏线索产生更多的情绪反应,躲避机制更为敏感的人则会倾向于避开威胁,对惩罚线索产生更多的情绪反应。


亲密恐惧可以理解为个体的躲避机制更为敏感,倾向于避开亲密关系带来的潜在威胁,同时对于关系中的惩罚信息高度敏感,通过回避亲密关系以减轻自身的焦虑。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意味着真正的去了解一个人,同时也允许对方深入地了解自己,但是在互相了解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潜在的风险。一方面,越了解一个人,就知道对方越多的缺点,对他(她)也许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在对方深入了解自己的过程中,他(她)也许会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离开,也许会因为自我的空间被侵占而失去个体的独立性。这些潜在的威胁都让亲密恐惧的个体选择用回避的方式避免受到伤害,所以即使很喜欢对方,他们也会选择避免亲密。


依恋理论提出,在婴儿时期依恋关系形成的过程中,会发展一种“内部工作模式”,如果在早期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然而,如果孩子的依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对自己形成不好的印象,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这种“内部工作模式”会内化依恋对象以及自己与依恋对象关系的内在表征,逐渐发展为无意识、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并投射给身边的人。在建立亲密关系时,这种模式会起主导作用,即那些认为自己“不好、不值得被爱”的人很有可能会害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亲密恐惧就是一种恐惧型依恋,个体由于早期缺乏来自依恋对象的爱与支持,因此对自己形成了较低的自我评价,害怕自己不被接受,进而导致心理上强烈渴望与他人建立社会联结,行为上却表现为惧怕依恋,选择回避亲密。例如,在童年时期,孩子会尝试与主要依恋对象父母亲近,然而有些父母常常会拒绝或忽视儿童的依恋需要,甚至会通过唤起羞耻感来责备孩子,这些责备、忽视、拒绝甚至虐待会让儿童产生一种消极的认知,那就是自己的交往是失败的,尝试亲密往往会受到伤害,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靠近。久而久之,有些人后来就不再尝试与他人接触,建立亲密关系,认为自己一个人也挺好的,并且,就算进入了亲密关系,对方也对自己很好,他们也会时常产生怀疑,不确定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所以,部分亲密恐惧者会不断地挑衅、验证、怀疑、害怕失去,不断做出破坏亲密关系的事情,直到对方真的离开了自己。


 

是什么在影响着亲密恐惧?

 

人格特质:个体的人格特质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些消极看待自己,对自己容易产生负性认识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被重视,不轻易亲近他人,并且会怀疑别人为何要对自己敞开心扉与他们建立联系,他们对亲密关系会产生巨大的恐惧。


有研究发现对他人缺乏信任的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和不安全,由于难以信任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向他人彻底敞开自己对于他们来说是困难的,他们很难与任何人走近,对亲密的人际交往感到不安与恐惧。高自尊与亲密恐惧显著负相关,自尊水平越低越容易产生亲密恐惧。自尊水平较低的人强调自我保护,他们通常会对亲密伴侣产生各种怀疑,对脆弱和害怕非常敏感。同时,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选择尽量减少在亲密关系中投入情感,同时为了避免受到伤害还会自动远离亲密关系,对他们来说,亲密恐惧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自卑感是个体对自身持有的一种消极态度,认为自己条件不好能力不足,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另外,对自身缺陷的感知会导致个体在亲密关系中更容易产生脆弱感和被揭露感。他指出严重自卑的个体不仅无法接受自身的缺陷,同时他们认为别人也不可接受,因此他们会害怕将自身的缺陷暴露在亲密他人面前。亲密恐惧也和羞耻感呈显著正相关,羞耻感更容易让个体进行自我贬低,也就更害怕开展亲密关系。有羞耻倾向的人会更多地责备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并有自我毁损的倾向,因此也可能会认为亲密关系是令人恐惧的。同时,不适应完美主义者,即那些赞成极高的个人表现标准的人,他们会始终如一地进行自我批评,认为自己的表现没有达到标准,比非完美主义者对亲密关系有更大的恐惧。


早期创伤:此外,个体早期的一些经历,也会影响着他们在之后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模式,早期创伤经历是影响个体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导致个体产生亲密恐惧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儿童期创伤定义为对儿童有抚养、监管义务以及有操纵权的人做出的对儿童的健康以及生长和生存发育及尊严造成的实际或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和剥夺。儿童期的创伤经历会严重损害个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导致个体害怕或者难以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研究发现,个体亲密恐惧水平与早期创伤经历显著相关,儿童期创伤是个体产生亲密恐惧的重要因素,儿童期虐待对个体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有着消极影响。

 

如何和亲密恐惧说bye-bye?

 

因为害怕失去,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放弃,这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可是对于很多亲密恐惧者来说,这也许是很平常却又无奈的事情,明明渴望有人带着温暖与爱走近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担心自己是否可以留住对方,担心自己是否会被那温暖灼伤,担心自己是否值得被爱、被重视,在焦虑和不安中,小心翼翼地和对方保持着距离,结果只能一次次错失追求幸福的机会。不过,这种恐惧,也许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目前在国内外,已经逐渐发展出一些对亲密恐惧进行干预的方法。

 

图式疗法:亲密恐惧者在早期形成的适应不良图式是导致他们诸多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图式主要是指理解个人生活经历的主要的组织方式和原则,适应不良图式则是在个体生命早期形成的自我挫败的情绪和认知方式。针对亲密恐惧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通过运用图式疗法来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发现,干预后个体的亲密恐惧水平显著降低,对亲密关系的焦虑得到缓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个体的认知图式。其他研究者比较了支持咨询与图式疗法两种方法对亲密恐惧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图式疗法比支持咨询更能有效地降低个体的亲密恐惧水平,说明了图式疗法的有效性。

 

沙盘游戏疗法:运用沙盘游戏疗法和积极想象对亲密恐惧者进行的干预也是有效的。有研究通过沙盘游戏疗法对亲密恐惧者进行干预,结果表明,沙盘游戏疗法对降低亲密恐惧水平是有效的,并且发现,在之后的一个月后进行追踪调查,效果依然显著,说明干预具有时间上的持续性。同样,其他一些研究者运用沙盘游戏的方式对亲密恐惧者进行的干预研究也表明,运用沙盘游戏疗法的方式不仅能降低个体的亲密恐惧水平,还能缓解个体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的焦虑感。

 

由此可见,对亲密恐惧进行干预是有效的,通过图式疗法或者沙盘游戏疗法等途径,可以帮助亲密恐惧水平高的个体不断觉察和认识自己,从而重新整合自己,降低亲密恐惧水平。因此,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正在因为亲密恐惧而无法进入一段重要的亲密关系时,或许可以寻求一些专业的帮助,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重新审视早期经历,减少焦虑感和负性认知,更好地去建立和维持自己的亲密关系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_李荣彬 许艳凤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讲师:吴少迎
    播放:6636 次
  • 身心能量提升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5282 次
  • 温暖腹部祛除宫寒痛经
    讲师:李元榕
    播放:3380 次
  • 美好睡眠催眠
    讲师:林颖
    播放:3633 次
  • 世界睡眠日催眠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3127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伍贰伍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鹿路兴祥大厦B栋803号 服务热线:0595-23451000 网址:http://www.fj525.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