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心理2020年、2021年发布的心理调查显示,“打工人”在职业发展方面主要的问题是职场压力,如钱越来越不好挣、干的活还多了、对工作没有安全感、总担心被淘汰、担心未来发展空间不足等。近年来,由于疫情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大批裁员,2022年堪称是“互联网企业裁员年”,其他行业也有不同程度的裁员情况。在裁员背景下,打工人心中对被裁的担忧逐渐冒了出来。
痛快点vs慢慢磨,哪种裁员方式对打工人更友好?
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企业在裁员时,往往会一次性裁掉员工,而不是渐进式的裁员。可渐进式、一次只裁部分员工不是更容易让人产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从而更加努力地提高业绩,避免被裁吗?这或许是企业出于“善意”的考虑。说到裁员方式,这就不得不提到工作不安全感了,它是说虽然打工人还在正常工作,但是基于对环境等方面的感知,意识到工作可能要没了的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它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不确定性和模糊性。Lazarus和Folkman提出的压力理论认为,当人们不知道如何去应对面临的威胁时,便会产生压力体验。裁员对于打工人来说,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巨大威胁,会使打工人对工作中的不安全感更敏感,并对自己是不是也会被辞退产生担忧,而这又会进一步提高其工作压力,影响到其工作的满意度、在工作中的投入、离职的想法、身心健康等。
虽然对打工人来说,无论是“痛快点”的一次性裁员,还是“慢慢磨”的渐进式裁员,它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一种压力和不安全源。但裁员方式的不同,让打工人对工作不安全感的感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经济学博士Jeon和Shapiro对比了一次性裁员、渐进式裁员对在职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发现由于渐进式裁员持续时间较长,在整个裁员时间内,会让打工人感受到更强烈的工作不安全感,此时打工人会想“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裁一波人,说不定就裁到我了,这可咋整啊!我要不要赶紧找下家呀?”这种持续性的慢性压力让他们无心继续做好当前的工作。而一次性裁员则给了打工人一个暗示:“要辞退的人都已经辞了,你们这些留下来的都是重要的人员,你们要好好干。”这就给留下来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其对工作的承诺和斗志,降低了其对被辞掉的担忧和焦虑。
因此,虽说一次性裁员只给了打工人较短的应对时间,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快刀斩乱麻”,给打工人带来的慢性压力更小一些。
如何搬开“被裁员”这座压在我心头上的大山?
在以前,一个人可能一生就只会从事一种工作,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的职业发展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更换职业也逐渐成为常态。但对打工人来说,“裁员的一粒灰,落在自己头上,就是一座山啊!”工作不安全感常常挥之不去,难道我们只能干等着这座山落下来吗?当然不是!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我们可以主动去认识自我和环境,调整对工作不安全感的认知,通过提升能力和获取支持进行自我赋能,达到自我发展与适应环境的双赢。
1认识自我和环境
自我和环境是一个整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首先来自我们自身,因此需要我们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需要、动机、性格、兴趣、优缺点等特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也就是要弄清楚“是什么”,然后才做出想不想继续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等决定,并落实到行动上。其次,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也与来自环境的塑造有密切关系,需要我们主动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趋势,把握所在公司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把个人发展与公司需求乃至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
2调整与适应
(1)调整对工作不安全感的认知。
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带来的压力就只会引起负面作用吗?高强度的压力确实会对我们在缺少应对资源时的发展产生负面作用,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适度的压力对我们的发展是有利的,它可以促使我们有意识地调整状态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需要,且适度的工作不安全感能够刺激不服输的打工人产生自我发展的意愿,提高创造力和改善在工作中的表现。
(2)提升能力是应对未知的最好办法。
在职场上,能力是硬通货,脉脉发布的调查报告也说明,通过进修学习补齐短板、学习新的职业技能等途径来缓解职场压力已经成为了职场打工人的共识。例如(图3)就列出了不同行业职场人士常用的提升能力的方式。适应环境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要把握更多的确定性,减少工作不安全感,最重要的就是保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职业发展潜力,为抓住在不断变化的职业市场中出现的机会而做好准备,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能力也可以把握和创造机会。
(3)巩固支持系统。
当我们的工作不安全感带来消极影响时,不妨找朋友一起聊聊天,倾诉自己的感受,或者一起打打球、好好搓一顿。当然,还可以给爸妈打个电话,分享自己的生活。
(4)适应环境。
易变职业生涯理论认为,现代职业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变得更明显了,但打工人的发展还是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而这可能会导致打工人的发展机会受阻。建构理论认为适应是职业发展的核心,职业发展的实质就是自我与外部环境的动态整合过程,因此我们要主动一点,学会自我管理,通过调整自我的态度、信念、能力等,主动适应环境,进而实现自身与环境、职业及公司管理模式之间的相互匹配,做一个成熟的打工人。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文_周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