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伍贰伍心理
手机版
双面人?黑暗自我的吸引力
编辑:林世卿 李海峰
2022-06-30 17:00:09
浏览量:160
评论:0



“疯狂就像地心引力,需要做的只是轻轻一推。” ——《蝙蝠侠:黑暗骑士》



人们发现自己与新闻报道中的坏人有相似之处时,常常会 感到厌恶并排斥。学术界一直以来也认为,人们会与具有类似 负面特征的人保持距离,这种排斥可以通过自我概念的观点来 解释。人们努力保持积极的自我感,与消极他人的相似性可能 会导致不必要的比较,从而威胁到一个人的自我感。然而, Krause和Rucker最新的研究表明,在低自我威胁感的条件下, 人们会被消极的相似个体所吸引。


相似个体的联系感  

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会将他们与其他个体区分开来,产生一 种社会联系感。人们通常可以从他人的行为或人口统计因素 (例如,性别、种族或年龄)中推断出彼此的相似性,这些因 素会对我们判断他人的个性、态度和价值观造成影响。即使是 与某人轻微的相似(例如名字、家乡或生日),也会使人们对 这个人的反应有所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与陌生人之间 的相似性会增加其遵从陌生人请求的可能性。在消费领域,客 户与服务提供者的相似性会提高客户对该服务者和所接受的服 务的喜爱程度。 不认识的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 如果其中一个人的特征与自己相似,人们的注意就会被吸引到 这个人身上,他们就会更仔细地思考这个人在当前情境中所扮 演的角色。此外,拥有与自己相似信息(名字、家乡等)的其他 人会引起我们对其的选择性注意。


对消极相似个体的排斥 

传统的精神健康观念认为,适应良好的个体对自我的看法包括对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认识和接受。与此相反,有证据表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看法都更偏向于积极。当被要求说明积极和消极的人格客观词对自我的描述有多准确时,正常被试认为积极的性格特征比消极的性格特征与自己更相符。此外,对于大多数个体来说,积极的人格信息被更有效地处理和回忆, 而消极的人格信息被处理得更差,甚至难以回忆。大多数人对失败经历的记忆也不如对成功经历的记忆准确,而且他们对任务表现的记忆往往比实际情况更加积极。自我服务偏差的研究 表明,大多数个体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否定自 己对失败负有责任。 即使自我的消极方面得到承认,它们也往往会被视为是无 关紧要的。一个人的能力差往往被认为是普遍的,但一个人的 能力强却被认为是罕见的和独特的。此外,人们不擅长的事情 被认为不如他们擅长的事情重要。人们认为,即使他们的表现 没有改变,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显然,因为人类有积极看待自我的基本动机,所以人们避 免可能破坏积极自我感的信息。这种信息带来了自我威胁感, 其潜在来源是他人在个性特征、习性或价值观上与自己相似, 但同时具有消极的特征。人们与具有负面特征的相似他人保持 距离,比如易怒、肥胖和贪婪。这样的个体可以引发他人回 避,因为他们的相似性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易受个体 消极特征的影响。即使这种相似性发生在中性或积极的特质 上,它可能仍然会引起人们的担忧,即进一步的比较会揭示出 一个更黑暗或更消极的潜在自我。


消极相似个体的吸引力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也会转而支持消极的相似个体。根据之前相似个体联系的观点,在消除自我威胁感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个新的结果:人们会对具有负面特征的相似他人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因此,与人们排斥相似的具有消极品质 的人的发现相反,与“坏”人的相似性可以增加人们对这种比较的兴趣。 Krause和Rucker最新的研究检验了上述假设。在实验一 中,他们利用在线平台的个性分析得出结论,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更喜欢的是与自己相似的而不是不同的故事反派(如小 丑、灭霸、伏地魔)。在实验二中,他们证明了,相比于真实人物,虚拟人物可以减轻消极相似个体的威胁感。在后续的实 验中,他们检验了该结果的稳健性并探索了假说的边界条件, 一旦人物不再与现实分离,人们就会转而排斥消极的相似个体。 相似性增加了对刺激的感知自我相关性,以至于思考与自我相似的刺激会激活大脑中思考自我的区域。反过来,自我联系感增加了参与刺激的兴趣和刺激的吸引力。因此,在没有威 胁的情况下,人们可能对相似的人表现出兴趣,而不是排斥, 即使是那些性格阴暗和不受欢迎的人。 总之,目前的研究表明,在低自我威胁感的情况下,人们 可能会对消极的相似个体产生兴趣。这意味着,我们在阅读小 说或观看电影时,会被与自己相似的反派角色所吸引,并可能 赞同甚至模仿他们的不良行为。更进一步地说,随着电视节目 的普及,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可能会被当作故事的一部分来处 理。这就导致了这样一个问题:与这些具有负面特征的虚构人 物相比,如果观众在屏幕中与现实的人互动,他们是否会感到 更少的威胁?如果人们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坏人是“虚构的”, 这会让他们对与那个人的相似性感到更自在,这可能会对人们 选择榜样和投票行为产生潜在的糟糕影响。因此,下一次当你 觉得屏幕中的某个反派人物很“酷”时,请把他当成一个真实 存在的人。


福建社会心理服务共建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译自Can Bad Be Good? The Attraction of a Darker Self

文_林世卿 李海峰


请发表评论
该文章已有0条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
  • 暂无评论内容
更多评论
推荐课程
  •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考前减压放松训练
    讲师:吴少迎
    播放:6647 次
  • 身心能量提升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5293 次
  • 温暖腹部祛除宫寒痛经
    讲师:李元榕
    播放:3390 次
  • 美好睡眠催眠
    讲师:林颖
    播放:3643 次
  • 世界睡眠日催眠疗愈
    讲师:李元榕
    播放:3133 次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伍贰伍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7210号
公司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云鹿路兴祥大厦B栋803号 服务热线:0595-23451000 网址:http://www.fj525.com

智慧心理云平台

欢迎测评用户登录

看不到验证码?点击重新换一个!
登录则表示您同意遵守《服务协议》

立即注册 管理登录